翡翠也有門派?那是當然。我們現在常常見到的翡翠飾品多是以金鑲嵌翡翠戒面制成的戒指、耳環、項鏈、手鏈;而清代至民國時期,常見的翡翠飾品是朝珠、翎管、龍鈎等門類,它們就是翡翠的“門派”。
朝珠是清代大臣上朝時配戴的飾物,是所有飾物中最隆重高貴的,有珍珠朝珠、珊瑚朝珠、琥珀朝珠等等,其中翡翠朝珠由108顆翡翠珠組成,上好的翠朝珠多配雙桃紅碧玺紀念,壯觀美麗。上好的翠朝珠非常珍貴,完整的大概只有故宮博物院還有,國際國內市場上則從未見過。
據說1995年在香港拍賣的壹串翡翠項鏈就是取自壹挂朝珠,由27顆翡翠圓珠組成,賣了3300萬港幣,創下了當時單件翡翠首飾價格的最高紀錄。曾見到過壹套上好的碧玺紀念,是當時清末最顯赫的家族留下來的,翡翠身子(108顆翠珠)早已被賣了,僅留下30顆碧玺紀念和三個碧玺墜角,碧玺顔色爲雙桃紅,每壹顆都異常晶瑩,癡想當年的整挂朝珠該是怎樣的壯觀。
最早是實用性的器具,在射箭拉弓時,以扳指兒護手指。到清代扳指兒逐漸演變爲純裝飾物,上到皇帝下到大臣,平時均愛戴個扳指兒,以表示不忘武功。扳指兒有詩文的、山水的、人物的等等,方寸之間精工細做,傳情達意。
閑聊時,互相欣賞、比評壹下彼此的扳指兒,也成了壹種很雅的消遣。以扳指兒所用原料分,有青玉、白玉、碧玺、象牙、瑪瑙、翡翠等,其中以翡翠扳指兒最爲珍貴。上好的翡翠不用再施雕琢,完全以翡翠本身天然的顔色、質地、圖案取勝。
那時好的翡翠扳指兒是要出大價錢的,壹個上好的扳指兒換幾個小宅子不成問題。那麽好的東西現在已沒有機緣得見。所幸1996年拍賣時, 收到過壹只不錯的扳指兒,墩實、夠厚,直徑2.6厘米,高3.1厘米,氣度不小,通體翠色濃豔,翠質剔透潤澤,當時以99萬元成交。想起來這種好東西賣了壹個就很難再見到第二個了。
它是清代官員帽頂上用來插翎子的。翎子的不同表示官階不同,翎管也成了非常重要的身份標志。扳指兒和翎管配成壹套賣叫壹套“扳翎”,是最體面的禮物。近年國內市場上出現的好翎管少之又少,只有翰海1996年賣了壹個高綠翎管,記得賣了80多萬元。
是衣服上的帶鈎,和帶扣壹樣都是束腰時系帶的用具。龍鈎壹頭雕成龍頭,壹頭雕整只小龍,
叫“螭虎”。
20世紀80年代,翡翠龍鈎曾相當熱賣,可能是其做工突出龍的題材,造型獨特吧。人們多將翡翠龍鈎做案頭擺設,下邊配上木座,占地不大,但非常氣派。帶扣與龍鈎的作用類似,是由兩塊翠組成。
翡翠表杠中間常鑲壹金扣,用來拴系懷表,下邊有時還配翡翠表墜。好的翡翠表杠比懷表要珍貴許多。故宮博物院亦收藏有成套翡翠表杠、表墜。
此外,還有發簪、圖章、煙壺、擺件、舊鑲嵌首飾、現代鑲嵌首飾、珠鏈、手镯、花件等十四個門類。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