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玉石一共有多少種類型? 你都了解嗎?

admin 870 0


 古人眼裏的玉石:中國文化中的玉,內涵較寬,並不只是其在礦物學上的意義。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即指玉的五個特性。凡具有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







在我國古人視玉為寶,今人又把珍貴的玉石稱為寶玉。我國是一個玉石之國,但目前國內的珠寶界、考古界和地質界對玉、玉石和寶石的定義是有區別的。目前國際上統稱的玉專指軟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統稱為玉石。寶石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集合體,絕大多數都是某種礦物的單晶體,如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碧璽、紫牙烏等。







現代人眼裏的玉石:我們認為,對玉石的科學定義既應考慮材料的本質屬性,又要尊重歷史事實。從這一角度出發,現代人對玉石的初步定義是:玉石是主要以礦物集合體組成的、能用來雕琢玉器工藝品或做其他珠寶飾品的多晶質、隱晶質和非晶質材料的總稱。個別情況下,也包括一些能用來雕琢玉器工藝品的單礦物晶體或晶體碎塊。



珠寶玉石一共有多少種類型? 你都了解嗎?  第1张


 


翡翠:在中國古代,「翡翠」本來是鳥名,它的羽毛美麗,一般雄鳥紅色稱之「翡鳥」,雌鳥綠色稱之「翠鳥」。在古代,用翡翠的羽毛拼貼鑲嵌婦女首飾,製成的首飾名稱都有「翠」字,如細翠,珠翠等。因硬玉是十分美麗的玉,隨著時光前進人們就把美麗的鳥名翡翠代表美麗的玉,即把主要由硬玉、綠輝石和鈉鉻輝石組成達到玉級的多晶集合體稱為翡翠。







翡翠在我國明確地稱為硬玉,可能始於宋代。而漢代張衡的《西京賦》、班固的《西都賦》以及六朝徐陵的《玉臺新詠詩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軟玉中的碧玉,而 非硬玉。正因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註《文選》、顏師古往《漢書》均未嘗及之。近來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稱:在18世紀 以前,中國人並不知道硬玉這種東西。







以後,硬玉才從緬甸產地經雲南輸入中國,前不久,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緬甸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 翡翠礦發現於1871年,至今已開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緬甸烏龍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紀(宋末至元初)已經采礦(見《國外地質科技》)而我國目前從宮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發現明朝以前的翡翠。


因此,中國人何時稱硬玉為翡翠,緬甸翡翠何時輸入中國,一直是未弄清楚的歷史之謎。我們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發現,來解決這一歷史懸案。


 


和田玉: 軟玉是我國礦物學家對英文Nephrite 的譯名。這一英文名稱源於希臘語,有「腎臟」之意。這是因為古代洲認為將這種玉石佩掛在腰部可以治愈腎病(久術武夫:《寶石貴金屬辭典》)。







然而不論歐洲人也好,喜歡玉器的墨西哥和新西蘭人也好,都沒有中國人使用軟玉的歷史悠久。中國在世界上有「玉石之國」之稱,這同發現和使用軟玉的悠久歷史有關。軟玉在我國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它們與硬玉不同,是由角閃石族礦物中透閃石陽起石礦物(以透閃石為主)組成的致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軟玉同硬玉一樣也呈纖維狀結構。







岫巖玉:簡稱岫玉,因產遼寧省岫巖縣而得名。這種玉石的主要品種表面看來,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組成的礦物和硬度則不同。




組成岫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成分中常含有二價鐵、三價鐵,還 混有錳、鋁、鎳、鈷等雜質,這些混入物使岫巖玉具有各種顏色。岫玉的顏色有白、黃、淡黃、粉紅、淺綠、綠、翠綠、暗綠、褐綠及其它雜色。其中常以綠色調為 主,顏色介於青玉和碧玉之間。組成岫玉的蛇紋石礦物,通常占85%以上,常見少量方解石、透閃石等其它礦物。透閃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藍田玉: 藍田玉的名稱初見於《漢書·地理誌》,美玉產自「京北(今西安北)藍田山」。其後,《後漢書·外戚傳》、張衡《西京賦》、《廣雅》、《水經註》和《元和郡縣 圖誌》等古書,都有藍田產玉的記載。至明萬歷年間,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所謂藍田,即蔥嶺(昆侖山)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藍田也。」從此引起後世人的紛爭,有的說藍田根本不產玉,有的說即使產玉可能是萊玉(色綠似菜葉的玉石)。近些年,陜西地質工作者在藍田發現了蛇紋石化大理巖玉料,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興趣。1982年,地質礦產部地質博物館,展出了上述藍田玉的原石。這種蛇紋石化強烈時,局部已經變成與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質從外觀上看,有黃色、淺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並伴隨淺白色的大理巖。這種玉石雖然不很美觀,但因為藍田地 處西安古城附近,玉質硬度為4左右,容易加工,所以古人有可能采用做為裝飾品。在漢代玉器中有兩件很像現今的藍田玉,一件是在陜西漢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大 型玉鋪首嵌在古墓門上;另一件是故宮博物院藏的漢代玉佩。從這兩件玉器玉質和色澤上看,很多地質學者都認為同現今的藍田玉相似。


 


南陽玉: 南陽玉因產河南省南陽而得名,又因礦區在南陽的獨山,故又稱「獨山玉」。南陽玉色澤鮮艷,質地比較細膩,光澤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




德國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陽玉歸屬於翡翠類型的玉石礦床。 據河南地質工作者近幾年的研究,探明南陽玉是一種蝕變斜長巖,組成礦物除斜長石外,還有黝簾石、綠簾石、透閃石、絹雲母、黑雲母和榍石等。經過顯微鏡鑒定,玉質含有多種蝕變礦物,蝕變作用以黝簾石化、綠簾石化和透閃石化為主。由於玉石中含各種金屬雜質電素離子),所以玉質的顏色有多種色調,以綠、白、雜 色為主,也見有紫、藍、黃等色。



珠寶玉石一共有多少種類型? 你都了解嗎?  第2张







 據文字記載,南陽玉在漢代已開采是無疑問的。近來考古出土的資料將南陽玉的開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濟在《殷墟有刃石器圖說》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這七件玉器的質料全是南陽玉。


綠松石: 綠松石是由細小的綠松石礦物為主組成的隱晶質致密塊體,含有銅、鋁和水的磷酸鹽,通常產於次生淺成礦床中。多呈天藍色、暗藍色、藍綠色和綠色,風化強烈的呈綠白色。具有柔和的蠟狀光澤。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綠松石在我國也是古老的傳統玉石,早在新石器時代,它同青玉、瑪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裝飾品。據《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一書中的統計,從新石器晚期的齊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遺址到南北朝時代的墓葬中,有多處發現過綠松石裝飾品。   我國綠松石,除鄂西北為其著名產地外,近幾年在陜西、新疆、安徽、河南等省都有發現,由於鄂西北諸縣古屬襄陽道管轄,所以又把鄂西北諸縣所產的綠松石稱為襄 陽甸子,且開采的歷史也悠久。


 


瑪瑙:具環帶狀或條帶狀構造的玉髓。按照顏色、環帶條紋和所含雜質或包裹體特點可細分出許多品種:白瑪瑙、紅瑪瑙、綠瑪瑙、藍瑪瑙、紫瑪瑙、黑瑪瑙、縞瑪瑙、纏絲瑪瑙、苔蘚瑪瑙、水膽瑪瑙等。


 瑪瑙由於紋帶美麗,自古就被人們飾用。出土玉器中,常見成串的瑪瑙珠,以項飾為多。漢代以前的史書,瑪瑙亦稱「瓊玉」或「赤玉」。《廣雅》有「瑪瑙石次玉」和「玉赤首瓊」之說。


瑪瑙一語來源於佛經。梵語本名「阿斯瑪加波」,意為「瑪瑙」,可見佛教傳入我國後,瓊玉或赤瓊才在我國改稱「瑪瑙」。組成瑪瑙的細小礦物除玉髓外,有時也見少量蛋白石或隱晶質微粒狀石英。嚴格地說,沒有紋帶花紋的特征,不能稱瑪瑙,只能稱玉髓。現今市場上一些沒有紋帶花紋 的玉髓也稱為「瑪瑙」,這同古代瑪瑙的含義是不相符的。


瑪瑙純者為白色,因含其它金屬元素(如Fe、Ni等)出現灰、褐、紅、藍、綠、翠綠、粉綠、黑等 色,有時幾種顏色相雜或相間出現。瑪瑙塊體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硬度6.5~7,比重2.65。瑪瑙依其紋帶花紋的粗細和形態分有許多品種。紋帶呈「縞」狀者稱「縞瑪瑙」,其中有紅色紋帶者最珍貴,稱為「紅縞瑪瑙」。此外尚有「帶狀瑪瑙」、「城砦瑪 瑙」、「曇瑪瑙」、「苔蘚瑪瑙」、「錦紅瑪瑙」、「合子瑪瑙」、「醬斑瑪瑙」、「柏枝瑪瑙」、「曲蟮瑪瑙」、「水膽瑪瑙」等品種(見李時珍《本草綱 目》)。在沒有紋帶花紋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據顏色的不同,有「紅玉髓」、「綠玉髓」(亦稱英卡石)、「蔥綠玉髓」、「血玉髓」(亦稱血石)和「碧玉」等。瑪瑙同軟玉一樣也是我國傳統的玉石。在南京北陰陽營等遺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瑪瑙杯和瑪瑙珠。在大量的瑪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狀,長1.7厘米。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遺址,山東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東晉墓中等,也都相繼發現了瑪瑙珠。古代的瑪瑙既有來自西域、印度、波斯、康國、日本等國的貢品,也有產自我國內地的。


如東北扶余和挹婁,前者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後者為民族名,生活在長白山北,松花江、黑龍江下遊,這裏自古以出「赤石」享名(見《後漢書·東夷傳》)。此外蔚州(今蔚縣)九空山和宣府(宣化)、四角山(見《天工開物》),甘肅和寧夏一帶(見《博物要覽》),陜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區(見《廣輿記》),汝州赤嶺鎮(見《宋史》),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見《博白縣誌》),南京雨 花臺(見《珍玩續考》)等地,均產有瑪瑙。現今我國地質工作者在西北、華北、東北以及西南、華南許多地區都探明有瑪瑙的產地。


 


密玉:因產於河南密縣而得名,為一種比較致密的石英巖。大多因含有綠色絹雲母而呈綠色,也有肉紅、黑、乳白等色。紅色者可能與所含的微量金紅石和電氣石有關,黑色者與所含的碳質物及微量鐵錳高價氧化物有關。密玉與東陵石相比,石英顆粒較小,結構較細;雲母片稀疏,色淺,沒有明顯的砂金效應。


 


貴翠:產於貴州省睛隆縣大廠一帶。是一種含有綠色高嶺石的細粒石英巖,質地較細,但顏色不像東陵石和密玉那樣鮮艷,高嶺石的鱗片不太明顯,分布也不均勻,所以多呈顏色分布不均勻的帶狀色調的淡綠色,用肉眼粗略觀察很像劣質的翡翠。


 


京白玉:是一種質地細膩、光澤油潤的白色石英巖。因應用最早的玉料來自北京郊區,所以取名京白玉。實際上這種玉料在全國許多地方均有產出。呈白色,顏色均一,無雜質,石英顆粒細小,粒徑一般小於0.2mm,質地細膩,不透明或微透明。


 


米白玉:是近兩年市場上出現的一種白色石英巖,據說是產自新疆。米白玉呈均一的白色,質地細膩,呈玻璃光澤和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質量比京白玉好。


 


玉髓:為顯微隱晶質石英集合體,單體呈纖維狀,雜亂或略定向排列,粒間微孔內常充填水份和氣泡,多呈塊狀產出。根據顏色可細分為幾個品種:白玉髓、紅玉髓、綠玉髓(市場上著名的「澳玉」即為含Ni的綠玉髓)、藍玉髓、黑玉髓。


 


青金石: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礦物組成,常含方解石、黃鐵礦,有時出現少量透輝石等。阿富汗產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礦物平均含量占25~40%。玉質呈獨特的藍 色、深藍、淡藍及群青色。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澤。硬度5.5,比重2.7~2.9。色深藍和濃而不黑者,稱「青金」;深藍和黃鐵礦含量多於青金石礦物 時,稱「金格浪」;淺藍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黃鐵礦)者,稱「催生石」(此名源於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藥之說)。


  青金石在古代稱為「璆琳」或「琉璃」,多被用來製做皇帝的葬器,因其色青,可以達升天之路。《拾遺記》卷五載:「昔始皇為家,……以琉璃雜寶為龜魚。」秦始皇墓中是否有青金石,還需考古工作者來驗證。外國學 者赫爾芝認為,中國在公元2世紀(東漢)已有青金石,而章鴻釗在《石雅》中則認為中國三代之初已有。這一爭執,也有待於廣大考古工作者來解決。目前,我國尚未發現青金石的產地。古代著名產地在波斯和蘇聯。據記載,阿富汗和蘇聯貝加爾湖地區所產的青金石,都曾輸入過中國。如果我們在古墓中出土有青金石,其玉料來源不是阿富汗,就有可能是貝加爾湖的產物。


 


木變石:是一種矽化石棉。通常根據顏色和纖維排列特點將木變石分為三個品種,即木變石、虎睛石和鷹眼石。


 


矽化木:矽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幾百萬年或更早以前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被地下水中的SiO2交代而成的樹木化石。它保留了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拋光面可具玻璃光澤,不透明或微透明。


 


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種次生氧化礦物,通常產於銅礦上部的氧化帶中。孔雀石因呈孔雀綠色而得名,多呈塊狀、鐘乳狀、皮殼狀及同心條帶狀。硬度4~6,比重3.9~4。常同褐鐵礦、方解石、錳土、玉髓、矽孔雀石等共生。   矽孔雀石也是一種次生礦物,多數由黃銅礦、黝銅礦等受堿性矽酸鹽的熱溶液作用變化所形成。呈綠、藍綠至天藍色,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狀的塊體,也有呈土狀或葡萄狀者。硬度2~4,比重2~2.24。和孔雀石一樣不透明,玻璃至土狀光澤。與孔雀石的區別除化學成分不同外,顏色比孔雀石淺並近於天藍色(接近於綠松 石),比重和硬度都小於孔雀石。此外,矽孔雀石性脆,也是與孔雀石以及綠松石的重要區別特征之一。


 


寶石:從大量的考古資料得知,我國出土的玉器質料主要是傳統的玉石,但伴隨出土的也有寶石。現將一些重要的寶石簡介如下:


  鉆石礦物學名金剛石。等軸晶系,多呈八面體,也有斜方十二面體和六八面體者。化學成分為碳。硬度10,比重3.5~3.6,折光率2.40~2.48。18 世紀以前,印度是世界上鉆石的唯一產地。巴西鉆石發現於1728年;非洲鉆石發現於1850年。我國山東鉆石的產出,據說僅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據《文物》 1972年第11期第32頁報道,南京象山7號東晉墓葬中,出上鑲嵌有金剛石的戒指,這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最早鉆石,按時間看應屬天竺的產品。


紅寶石和藍寶石礦物學名都是剛玉。三方晶系,晶體常呈桶狀、錐狀、板狀、柱狀、不規則粒狀等,晶面上常有斜紋或橫紋。硬度9,比重3.95~4.10。折光。


現今,在寶石學中和珠寶商業界,除了紅色透明者稱紅寶石外,其它各色剛玉的透明晶體(能做寶石者),皆稱「藍寶石」。如黃色者,稱「黃色藍寶 石」;綠色者,稱「綠色藍寶石」等。在紅寶石和藍寶石中還有兩個特殊品種,稱「星彩紅寶石」和「星彩藍寶石」。這種寶石一般不透明或近於半透明,琢磨成弧面型寶石後,在弧形頂面上出現六條放射狀的光帶,宛如一顆閃光的星星。


紅寶石:我國古有「紅刺」、「照殿紅」及「巴拉斯」之稱。現已知「巴拉斯」一名實指礦物學名叫「尖晶石」的寶石。藍寶石,我國古有「瑟瑟」之稱,而古代的 「瑟瑟」作為珠寶名稱也兼指其它藍色或綠色的寶石。近些年來,在華東、華南等地發現了藍寶石的產地,紅寶石目前尚未發現。如果在古墓中發現藍寶石,很可能 來自泰國、緬甸、斯裏蘭卡等地;紅寶石很可能來自緬甸、泰國、柬埔寨。


綠寶石:一般泛指可做寶石的各色透明的綠柱石礦物晶體。根據顏色不同,它們都有各自的名稱。比如,天藍色者稱「海藍寶石」;黃綠色者稱「橄欖海藍寶石」;純黃色者稱「金黃綠寶石」;淡紅色者稱「玫瑰綠寶石」等。只有當成分中含鉻,使其顏色變得濃綠或翠綠時,才是祖母綠。


貓眼石:俗稱「貓兒眼」古稱「獅負」,意為被獅子背負過的意思。這種寶石主要產於錫蘭(現稱斯裏蘭卡),故又稱「錫蘭貓眼石」。


貓眼石的礦物學名稱「金綠寶石」,是金綠寶石礦物的特殊品種。這種寶石因晶體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狀」氣孔包裹體,加工成弧面型寶石(俗稱腰圓)後,能對光產生集中反射,出現一條像貓眼「瞳眸」似的光帶,故稱貓眼石或貓兒眼。


 


螢石:1978年第一期《考古學報·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中的出土玉器裏就有螢石製品。夏湘蓉等人認為這種螢石顯然是就地取材的。螢石有各色透明晶體,我國的珠寶界稱為軟水晶。螢石化學成分為氟化鈣,常含釔、銫等稀土元素雜質。晶體呈立方體或八面體。有白、綠、黃、藍等色。硬度4,比重3.18。折光率 1.433~1.435。成分中因含微量的鈾而發出綠色螢光。有強磷光者,據史書記載是「夜明珠」的一種。相傳印度古代發現的「蛇眼石」即螢色夜明珠,夜晚距它半英尺遠,可以借它的光觀看印刷品。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載:古代的中國人最愛敘利亞產的夜明珠,別名為「孔雀暖石」。據說慈禧太後皇冠上有九顆夜明珠,其中有四顆失落民間。前不久,洛陽有人發現了夜明珠,陜西扶風縣也有人發現了夜明珠,都未鑒定是何寶石。由此說明,古代確有夜明珠。《北京晚報》1983年6月3日第2版「我國發現夜明珠」一文中報道,廣東省有人在鎢礦山螢石選礦廠中也發現了強磷光的螢石,可謂現代的夜明珠。這一發現,不僅說明古代傳說和記載的夜明珠寶石的確存在,而且還有新的產地。


 


黃蠟石:黃蠟石,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一說此石原產真臘國,故稱臘石)。屬矽化安山巖或砂巖,主要成份為石英,油狀蠟質的表層為低溫熔物,韌性強,硬度6.5~7.5。


黃蠟石質感源於石英,而其顏色則來自氧化的鐵質。目前我國的玩石家主要認為質最優的"黃蠟石"產於廣西賀州、廣東潮州饒平等地,賀州黃蠟石又稱八步黃蠟石、八步蠟石、賀州玉,產於廣西賀州市東北部30公裏的八步區裏松鄉。該石為內含鐵、石英的矽化安山巖或砂巖。石表滋潤細膩,觸感柔和,質地似玉,色澤光彩耀人,形狀怪異疊出,淳樸自然,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是陳設廳堂、點綴園林的上佳石種。裏松的蠟石蘊藏量豐富,自明代以來,以其質地堅硬、色澤艷麗奪目和外形奇特怪異而被民間收藏並進貢皇室。廣東臺山產的黃蠟石也不亞於潮汕蠟石而且色彩更加鮮艷、豐富。蠟石按色可分黃蠟、紅蠟、白蠟、黑蠟等四大品類,既有黃中透紅、黃中透白、黃中透黑,也有一石多色的多彩蠟石,但黃蠟石以黃色為基本色,故稱黃蠟石。從質的品位上,黃蠟石分凍蠟、晶蠟和粗蠟等若幹等級,黃蠟石的最高品位是質凍色黃。黃中透紅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形態差異確定它千差萬別的價值和品位差別。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除其具備有濕、潤、密、透、凝、膩六德外,其主"色相"為黃也是其重要因素。







标签: 礦物 中國 組成 玉石 硬玉 翡翠 發現 瑪瑙 歷史 地質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